汽车智能照明系统行业发展概况一、我国汽车整车行业发展概况近二十多年里,我国汽车市场发展经历了4个主要阶段,即2011年之前的高速增长阶段、2011年至2017年的中速增长阶段、2018年至2020年的负增长阶段以及2021年至今的恢复增长阶段。2018年至2020年,随着汽车市场竞争压力加剧,同时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变动、中美贸易战以及全球新冠疫情等因素的影响,国内汽车产销量首次出现负增长,年均复合下滑4.56%和4.30%。2020年,国内汽车市场整体产销水平主要受新冠疫情的影响持续下跌,但是降幅小于预期并呈现收窄趋势,市场增速逐步回升,同期市场表现远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2021年,凭借国内有效的疫情防控,汽车产业逐步复工复产并形成了良好的增长趋势,结束了连续3年的下滑。2021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2,608.2万辆和2,627.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和3.8%。据中汽协预测,未来五年汽车产业整体将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2025年国内汽车销量有望达到3,000万辆。从我国汽车产业区域分布来看,行业内逐渐出现了以整车制造企业为中心的产业聚集,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东北、京津冀、华中、西南六大区域汽车产业集群。从我国汽车销售结构看,我国每年销售的汽车中有约八成为乘用车。在国内乘用车市场中,国际汽车集团较早建立了合资品牌汽车生.产企业,长期占据中高端市场并尝试向下延伸。同时,国内自主品牌也凭借着近年来制造及技术水平的提升,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在政策引导和推动下快速扩大。根据中汽协统计数据,2014年至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的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73.38%。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已经达到352.1万辆,同比增长约1.6倍,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新车市场的渗透率已经达到了13.4%。伴随着先进技术产品的引进、国内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以及配套设备的推广,新能源汽车产品日新月异,目前国内市场上在售的新能源汽车车型超过了300种。同时,市场出现了诸如特斯拉、蔚来、理想、小鹏汽车等区别于传统车企的造车新势力,在产品设计、智能科技、营销模式等方面为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促进了汽车与智能电子、互联网等产业的协作与融合。二、汽车零部件行业特点及发展趋势(一)汽车零部件行业经营模式特点根据主要销售对象的不同,汽车零部件行业大体可按照前装市场和后装市场进行区分。前装市场又可称为整车配套市场,主要面向整车制造企业进行供货。在前装市场中,零部件企业需要通过严格的资格认证,对原材料采购、经营管理、质量管控等多方面均要求达到规定的水准,拥有批量生产供货的能力,进入壁垒较高,由此建立起的供货关系长久且稳定。.后装市场即汽车售后的配件维修改装市场,采用这种模式经营的零部件企业主要通过经销商、维修厂、4S店等渠道将产品销售给终端消费者。与前装市场相比,后装市场的进入门槛相对较低,对企业不强制要求资质认证,产品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更为显著,市场竞争更为激烈。(二)汽车零部件行业技术水平及特点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半岛平台 半岛体育在线入口稳定的体系,培育了一批规模较大、技术较为领先的企业,跻身全球汽车产业供应链。但从整体来看,多数国内企业仍无法掌握关键零部件的核心技术,较难实现复杂或高精度的关键工艺,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也有待提高。行业的平均技术水平与国外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整车制造企业的部分高端产品配件或关键部件仍以进口为主。而得益于中国自主整车品牌的崛起以及国产化的趋势要求,国内零部件企业在中低端产品市场中迅速发展,从一开始的技术引进路线到进口替代路线再逐步向自主研发路线转变。同时,依赖于中国在电子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的飞速发展,国内的汽车电子产品、汽车智能产品正逐渐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在未来的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领域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三)汽车零部件行业供求结构特点在制造业专业化分工的大趋势下,为了适应整车制造企业不断提高的产品要求,汽车零部件市场逐渐形成了金字塔式的供应配套体系。体系的最顶端为占据行业主导地位的整车制造企业,其下为一.级、二级、三级等多层级供应商结构。一般情况下,低层级供应商只会向高一级的供应商进行供货,最终由一级供应商实现向整车制造企业的配套。在该体系中,层级越往下,产品技术门槛就越低,企业数量也相对越多,竞争越激烈;层级越向上,企业的规模越大,技术水平越高,供应关系越稳定。三、政策环境分析近年来,国家政策不断推进汽车行业调整升级,鼓励研发制造高质量、高技术水平的自主品牌汽车,并对新能源车保持较大的扶持力度,依靠政策红利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同时,伴随世界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的发展,汽车零部件在汽车产业中的地位凸显。因此,我国政府部门及行业协会对汽车制造业的宏观管理和政策指导也不断涌现,并形成了汽零行业自律组织中国汽车工业协会(CAAM)。汽车零部件种类与数量繁多,且涉及到不同的行业和领域,在技术标准、生产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目前国家关于汽零制造业相关政策主要分布在汽车产业相关政策中。四、汽车零部件产业链汽车零部件的上游为钢铁、塑料、橡胶以及电子元件等原材料,而汽车零部件行业位于汽车产业链中游。下游根据不同的目标客户市场,可以分为整车配套市场以及售后维修市场两大领域。传统的汽车零部件包含发动机系统、传动系统、制动系统、转向系统、汽车电子、底盘系统、内外饰等,新能源汽车则不含发动机和.变速箱,增加驱动电机、电机控制器、动力电池系统等核心零部件,根据钜大锂电数据,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在新能源汽车成本中约占50%。五、汽车零部件供应模式汽车零部件行业是汽车整车行业的上游。当前汽车供应链模式下,整车厂完成外覆盖件冲压、整车焊装及喷涂,再将其他所有白车身、座椅、悬架结构件的冲压环节和组件焊接环节交由零部件供应商生产。整车厂将零部件厂生产的白车身组件,再与厂内自产的外覆盖件一起焊装为白车身,而后喷涂、总装,完成整车制造流程。零部件厂商与整车厂一般采取逐级供应的方式进行配套,一级供应商为整车厂商配套,二、三级供应商为一级供应商配套。一级供应商主要供应系统总成或模块化零部件,如发动机总成、变速器总成、座椅系统等,可能是整车厂商的子公司或参股公司,如华域汽车、东风科技,也可能是独立供应商,如云内动力、京威股份,二、三级供应商主要为一级供应商配套单个产品,如变速器齿轮等,一般都是独立供应商,如精锻科技、拓普集团等。在国内汽车零部件市场上,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占49.25%,但占据了国内70%以上的市场份额,尤其是在汽车电子、发动机关键零部件领域,外资厂商的市占率高达90%。因此,汽车零部件各个环节(发 动机系统、传动系统、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电子系统、底盘系统、 内饰件等)深度市场空间十分广阔。动力总成系统中的东安动力、潍 . 柴动力、精锻科技、飞龙股份等;传动系统万里扬、中马传动和长春 东等;汽车电子环节的科博达、星宇股份、三花智控、银轮股份和德 赛西威等;底盘系统中的拓普集团等;电器设备中的均胜电子;内外 饰系统中的华域汽车、福耀玻璃、岱美股份和华阳集团等。在汽车智 能化、电动化发展趋势下,汽车零部件行业同样面临产品、技术、制 造方式等领域的大变革。随着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持续发展,汽车零 部件厂商配套产品发生巨大变化。汽车零部件品类将不断扩张,相关 部件渗透率将逐渐增加,带动汽车电子单车价值量持续提升,产业价 值链面临重构。在巨大的市场空间下,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拥有巨大 的潜力。 长期来看,细分领域龙头具备成本管控、商务开拓维系等中国2B 制造业的核心优势,由此带来产品品类扩张、外资替代、进军海外等 多成长途径,进而对冲行业景气波动,保持高于汽车行业终端增速成 长。未来随着国内自主汽车品牌厂商的崛起,以及国产零部件厂商技 术的积累,国内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 六、汽车零部件行业细分市场概况 (一)汽车照明系统市场概况 汽车照明系统是由内外部灯具及相关控制模块组成,按照功能划 分可以分为汽车照明灯和汽车信号灯,按照灯具位置可以分为汽车外 灯和汽车内灯。常见的外部车灯有:前照灯、雾灯、牌照灯、倒车 灯、制动灯、转向灯、迎宾灯、照地灯、示位灯、驻车灯等。常见的 . 内部灯具有:顶灯、阅读灯、氛围灯、行李厢灯、门灯、仪表照明 灯、工作灯、仪表板警指示灯等。国际上为整车制造企业配套的著名 汽车灯具企业有德国海拉、日本小糸、马瑞利、斯坦雷、法雷奥、伟 瑞柯等。德国海拉主要为大众、戴姆勒、宝马等德系车企配套,日本 小糸及斯坦雷主要为丰田和本田进行配套,而伟瑞柯的最大客户是福 特汽车。根据境外咨询研究YoleDéveloppement 的数据,2021 年德国 海拉、马瑞利、日本小糸、斯坦雷、法雷奥这5 家企业占据了全球照 明市场66%的份额。 近年来,中国本土车灯制造企业也通过提升技术实力,利用本土 优势取得了快速发展,占据了大部分商用车和自主品牌乘用车的市场 份额。少数内资企业如华域视觉科技(以下简称华域视觉)、星宇股 份等逐渐进入合资车型的车灯配套市场,与外资车灯制造企业在局部 领域开展竞争,其中华域视觉占据着超过四分之一的国内市场份额, 法雷奥、小糸、海拉、斯坦雷、星宇股份等企业合计拥有约50%的国内 市场份额。根据YoleDéveloppement 的数据,2021 年全球汽车照明市 场规模约为315 亿美元,预计2027 年将达到422 亿美元。根据产业信 息网和相关研究机构的统计数据,2011 年我国汽车灯具市场规模约为 336 亿元,2021 达到了489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82%。 (二)汽车电子市场概况 汽车电子是电子信息技术与汽车制造技术的结合,主要分为车身 汽车电子和车载汽车电子两个部分。车身汽车电子装置包括了发动机 . 控制系统、底盘控制系统和车身电子控制系统等。车载汽车电子装置 则是在汽车环境下能够独立使用的电子装置,包括了汽车信息系统、 导航系统、汽车音响及电视娱乐系统等。 汽车电子的市场规模主要受整车市场的影响,虽然近年来整车行 业进入了低速发展的通道甚至出现了负增长,但受益于汽车产业电动 化、智能化、网联化的发展需求以及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飞速增长,汽 车电子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汽车电子产品在整车中的成本 占比不断提高,市场表现依然强劲。根据中汽协《2020 汽车电子研究 报告》数据显示,2007 年至2017 年,汽车电子成本占整车成本比例从 约20%上升至40%左右,2020 年达到50%,预计到2030 年汽车电子产品 占整车成本的比例将达到75%以上。 在市场规模方面,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和前瞻产业研究院的统计 数据,2017 年我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为795 亿美元,而2021 年已经达 到了1,104 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8.56%,预计2026 年将达到 1,486 亿美元的市场规模水平。 由于汽车电子产品存在着一定的技术壁垒,对企业的研发和制造 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所以市场集中度也往往高于其他汽车零部件领 域。根据中汽协《2020 汽车电子研究报告》数据显示,德国、日本和 美国的企业占据了超过70%的全球汽车电子市场,其中博世、电装、大 陆合计市场份额超过了50%。在我国的汽车电子市场中,外资或合资企 业有近70%的市场份额,而占供应商总数80%的国内本土企业只占市场 . 份额的30%。随着我国5G、半导体、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技术进步以及 汽车制造中心向亚太地区的转移,本土企业的进口替代市场有着巨大 的增长空间。 (三)汽车内饰件市场概况 汽车内饰件属于汽车车身零部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仪表 板、方向盘、门内护板、立柱护板、扶手箱、盖板、拉手、门把手、 空调出风口总成、地毯、顶篷、座椅系统等,一般具备装饰性、功能 性等属性。 随着汽车价格的下沉、销售车型的增加以及消费者购买能力的提 升,汽车的代步属性逐渐弱化,舒适性逐渐成为消费者选车时的主要
Copyright © 2024 半岛体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20230346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