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周末及假日,上环太平山街一带吸引不少访客到访,近月更兴起将露营桌椅搬至街道、于露天享受餐饮的另类文化。 惟有关现象引发小区矛盾,有居民反映,从早上至深夜持续不断的谈笑声已造成严重滋扰,“连假日该休息的时间都难以安宁”;另有居民指,狂欢过后大批垃圾被遗留街头,担心天气炎热下惹来老鼠、蟑螂。 据指,部分店家提供露营桌椅,并通过社交平台宣传户外用餐的氛围,被质疑鼓励顾客占用公共空间; 涉事店家否认事件,强调餐椅是顾客自备。 警方及食环署指,已采取相应执法行动。
“他们的chill(悠闲)是建立于我的痛苦之上!”有居于太平山街一带的居民说,自“POHO区”概念兴起后,该区假日迎来大批文青到访,一直以来忍受噪音滋扰,但至近月问题恶化,实在“忍无可忍”,“有店铺公然提供户外座椅,纵容顾客霸占整条街道,真的非常滋扰,连假日都无办法休息!”
记者连日实地观察,只见平日中午太平山街与旧吉昌街之间的两条街道,已出现数张小圆椅及露半岛体育网站 登录网址营椅,虽仅有零星顾客就座,但桌椅摆放位置已占据行人路,及至周五晚上10时30分,旧吉昌街依然灯火通明,近20名外籍人士围坐在露营椅上畅饮,不时进出转角一间酒精饮品店,手持已开瓶的枝装酒返回“座位区”欢聚。 现场声浪在宁静的社区显得格外入耳,远在100米外仍清晰可闻。
被指涉事的三店包括食品店、咖啡店及酒精饮品店。 前两者位置相对,主要在白天营业,每逢周末,两店之间的车道及旧吉昌街成为“露天餐饮区”,数十名市民安坐休憩,有人带同手提计算机专注工作,亦有人安静阅读书籍,另有小团体围坐交谈。 部分人的桌上摆放购自食品店、以木盘盛载的精致小食及酒精饮品,亦有人手持咖啡店的热饮杯。 有店家在社交平台上拍摄顾客在户外用餐的照片“吸客”,不少人称赞是本港难得的惬意空间。
访客推崇的氛围,却对当区居民造成困扰。 有住户指,因噪音问题,即使天气凉爽,也不得不紧闭窗户,“星期六、日由早上开始已有人坐在街上,中午后开始嘈吵,高峰期街上坐满上百人,复活节假期尤其夸张,我住6楼都能听到喧哗声。”
据指,曾有居民与食品店店东对质,有人竟称只提供外带,“座椅是客人带来的”,与其无关,并对投诉表示不解。 惟记者观察发现,有食品店顾客在消费后,自行到店侧遮阳棚下取出露营椅至街上使用,店铺打烊后,大批座椅被集中放置在店侧的地台上。 记者也目击有人在下雨期间将露营椅带入咖啡店内,停雨后再搬回户外安坐。
另有居民指,曾有组织在咖啡店举办活动,邀请DJ打碟播放电子舞曲,“即使警方到场劝喻,主办方仍在社交平台称‘无法亦不能被阻止’,并上传警员执勤的影片。”目前有关影片已在社交平台上删除。
居民质疑店家以“顾客自备座椅”为由逃避责任,“有店半岛体育网站 登录网址铺同时贩售枝装酒精饮品,供顾客在店外饮用,变相提供饮酒服务却不受监管,我不相信这么多巧合,明显是钻法律漏洞。”
晚间噪音投诉则牵涉酒精饮品店,有长者指,周末黄昏至深夜12时,均有人坐在旧吉昌街饮酒,“凌晨也有人嘈,除了人声,还有玻璃樽投入回收箱的碰撞声。”该长者提到,一般晚上9时就寝,经常被吵醒,“近日深夜12时后声量稍减,访客转移阵至卜公花园继续倾谈,虽然仍听到声音,但至少有改善。”据其所指,该区长者居民众多,却不知如何表达不满。
该店以零售形式出售酒精饮品,现场所见,店门张贴中英双语告示,写明请勿在本餐饮处所毗连的地方进食或饮用饮品,但同时有另一黄色告示,以英文写“请在店外享用您的啤酒”。
另有照片显示,旧吉昌街雨水渠堆积大量空酒瓶,店铺周边亦常有垃圾。 居民指,店家声称有安排人员在夜间清洁,惟卫生情况仍令人忧虑。
本报向涉事三店查询,酒精饮品店于截稿前未有回复。 而食品店否认违规,强调仅经营外卖业务,“我们不设座位,邻居或会自备座椅,但这并不在我们的控制范围。”该店主指,坚持每晚7时提早关门,并将垃圾运送至乐古道回收站,“我不明白为何有人这样说,这完全不符合事实,相信当中有误会。”
涉事咖啡店亦澄清,从未提供户外座位,也无法控制顾客在何处享用外带饮料,而该店的容器亦仅供室内使用,“我们已和顾客强调不能妨碍他人”。 店家指,其营业时间是中午12时至下午6时,未曾接获噪音投诉,门外亦设有垃圾桶,供顾客丢弃垃圾,“第二天早上偶有垃圾在店外堆积,但这些与我们及顾客无关。”
对于DJ活动,该店指从未举办任何活动,仅有一次由第三方组织的社交聚会,“当天我们如常售卖咖啡和饮料,已要求主办方调低音量,并关闭门窗,尽量减少噪音。”
警方指,今年1月至4月于太平山街一带接获41宗噪音投诉及4宗货物阻塞投诉,作出15次口头劝喻。 就一般处理投诉而言,警方会派员到场调查,并因应情况作出适当的行动,有需要时会转介相关部门处理及跟进。
食环署指,近两星期有接获上环太平山街一带店铺阻街相关投诉,已派员巡查,其间发现有店铺在公众地方摆放物品造成阻碍,已实时作出检控。
署方续指,过去3年(截至昨日),共接获70宗有关上址一带店铺阻街或影响公众卫生的投诉,同期提出11宗店铺阻街检控及32张涉违反清洁法例的定额罚款通知书; 署方表示,一向关注上址一带的情况,除恒常街道洁净服务,亦有采取突击执法行动。
有半岛体育 半岛体育平台律师指,若店家有提供便利户外用餐的条件或以此作卖点,恐需承担法律责任。
大律师陆伟雄指,判断店家的责任须综合多重因素,原则上如便利店或快餐店顾客外带食物后在公共场合进食,并不构成违法,但关键在于商店是否存在“纵容”或“鼓励”的行为。 他举例,若商家提供便利条件,如户外照明、烟灰缸、餐具和调味料等,而该行为长期存在,或店家在宣传上以该些条件作卖点,“均是店铺默许的客观证据。”
他续指,若查证店铺提供桌椅,恐违反《简易程序治罪条例》在公众地方造成阻碍; 即使声称由顾客自备桌椅,仍可能需承担责任。 至于顾客在公众场所喧哗至深夜,受《噪音管制条例》所监管; 店铺若未设置垃圾桶及未安排专人清洁,而顾客乱抛垃圾,两者可涉《公众卫生及市政条例》。
陆大状建议受影响居民向警方及食环署举报,或联络当区区议员和民政处求助,亦可考虑提出民事诉讼,并要求大厦的管理公司规范商户的行为。
位于港岛中西区太平山腰的太平山街,全长约300米,被形容为隐世文青小区,吸引不少旅客及本地人前往打卡游览。 有区议员指,该处本质上仍是宁静的住宅区,盼店家尊重居民。
根据历史资料,太平山街最初是大量移民华人居住的地方,1864年爆发鼠疫后被夷平重建。 近年,太平山街转型为文艺社区,咖啡店、艺术画室、独立设计服饰店等特色小店林立,并不时举办展览,除吸引本地文青,更有中外旅客驻足。
该区区议员施永泰形容,太平山街是宁静的住宅区,街道两旁多为唐楼等较矮的建筑,居民多为长者,“选择在此居住的街坊皆渴望有宁静的社区。”他指,理解店铺有营业需要,但大前提需尊重居民的想法,“以往虽有书店占用公共空间,但远不及现时的阻街和噪音程度,希望商户能合作,维护居民的生活品质。”
专题更多
特朗普宣布与胡塞武装达成停火,预告下周出访中东前有“非常重大消息”公布
李兆基纪念展今起一连5日中环举办,首度展出四叔私人珍藏及线月起免费开放,四篇章缅怀传奇一生
本网站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任何单位以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
Copyright © 2024 半岛体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20230346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