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由广东省光电技术协会主办的“2025中国照明产业高质量发展闭门研讨会”在华南理工大学光电楼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举办。本次会议以“智能、绿色、健康——汇聚产业智慧,共筑照明新生态”为主题,汇聚行业协会领导、专家学者及照明企业代表,围绕技术创新、标准建设、市场趋势等核心议题深入研讨,共探照明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照明行业作为涵盖多元技术、产品及应用场景的综合性领域,正随着科技半岛体育官方网址 半岛网站进步与消费升级,逐渐从单纯的“照亮空间”向“赋能生活”转型,成为科技与人文深度融合的关键载体。
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吴硕贤致辞表示,从最初照亮生活,到如今在关注健康、感知环境、调和生态等多个维度发挥关键作用,照明已成为科技与人文深度交汇的载体,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与社会发展。他提出的“光景学”新学科理念,旨在通过先进照明技术传承传统光景精髓,构建兼具健康价值与人文温度的光环境体系,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全新学术视角。
广东省光电技术协会会长、华南理工大学教授文尚胜表示,作为全国照明产业核心区,广东依托广州、佛山、中山、深圳等产半岛体育网站 登录网址业集群,在智能控制、光学设计、绿色材料等领域形成显著优势。“智能让光更懂人,绿色让光更低碳,健康让光更有温度”的融合发展路径,正在重塑行业生态。
新华网房产家居事业部总经理宁畅在会上表示,作为新华社主办的新型数智化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互联网全球传播与服务平台,新华网始终聚焦主职主责,持续创新互联网化形态、样态和语态,不断壮大网络主流舆论强势。希望通过本次会议汇聚政产学研多方力量,并依托新华网全媒体传播矩阵,推动会议成果“破圈”传播,为照明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舆论动能。
佛山电器照明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副院长丁文超发表《创新驱动下的照明产业革新》主题演讲时说,照明产业六十余年的蓬勃发展,核心在于持续的技术与商业模式创新。她强调,未来产业重构的关键机会不仅在于灯具载体的升级,更在于对“光的价值”的深度挖掘,即从基础照明向健康干预、场景营造等多元价值延伸。
旭宇光电(深圳)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总监陈磊在《LED功能性照明现状及趋势》主题演讲中提出了“创新终归于材料创新”的核心观点。他认为,照明行业能效提升将依赖芯片与发光材料的渐进式改进(年均提升约 2-3%),而窄带荧光材料的应用是实现集成化、低成本化的重要路径,“材料无法解决的问题,技术终难突破”。
在互动交流环节,与会嘉宾围绕会议主题展开深度探讨,从技术应用、场景适配、产业生态等多维度碰撞思想火花。
中科芯耀科技(广东)有限公司总经理叶尚辉提出“买得好不如用得好”的理念,强调行业正从“低成本竞争”阶段迈向“品质优先”的新阶段。他认为,照明产品未来应朝着“使用成本更低、光衰更小、寿命更长、眩光更低” 的方向发展。
广东北斗星体育设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燕浩聚焦体育照明,强调体育照明属专业功能性照明领域,与普通LED灯相比,不仅需实现高效节能,更要通过精准光学设计、控光技术,重点攻克眩光抑制、照度均匀度、显色指数半岛体育网站 登录网址等核心指标。
鸿利智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任工程师吕天刚强调基础研究的支撑作用,以健康照明为例,“没有基础研究,产业难以推进”。在他看来,尽管光健康领域成熟度尚浅,但作为大健康产业的重要支撑,前景广阔,需要企业自发优化产品、持续探索。
广东三雄极光照明股份有限公司品牌代表朱元龙认为,研发不应是参数竞赛,而要着眼长远,做价值研究。他建议借鉴家电行业“应用一代、储备一代、研究一代”的理念;并提出研发应兼顾设计美学:“光环境打造需引导公众审美,这也是研发的重要方向。”
广州骏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业务总监吴洁容表示,通过构建专利池可解决智能照明兼容性问题,个性化专利技术能推动健康照明市场规范发展,知识产权保护将加速绿色照明技术落地。
“以设计为先导的创新模式,核心是跳出传统惯性,以用户体验为原点,深挖消费者潜在需求,推动产品与营销实现差异化突破,助力企业开辟新赛道。”广东省光电技术协会副会长、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康丽娟认为,这种模式的落地离不开产学研用融合。
广东富视达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秦新苗分享了健康照明的应用探索,低色温光谱可抑制青少年真性近视,低剂量红光在视力防控产品中潜力显著。但他特别提醒,激光类补光仪已被列为三类医疗器械,LED红光补光仪按二类医疗器械管控,企业需严格遵循监管要求。
汇标计量检测(广州)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文红强调,照明产业向“光健康+智慧生态”升级过程中,光电计量是打通技术创新、标准落地与市场信任的关键枢纽,需得到足够重视。
山东力诺玻璃科技有限公司销售总监蒋超泽则从场景适配角度提出,照明产品开发应始终思考“什么样的光最适合特定环境”,光从产生到场景呈现的全链条精准把控,是提升应用价值的关键。
在照明行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受相对较低的市场准入门槛影响,企业规模与实力呈现出显著的参差不齐,制约着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当前行业还面临着技术瓶颈待突破、标准体系滞后等多重挑战,亟需产业链各方凝聚合力、协同攻坚,共同探索破局之道。
陈磊坦言,国内光电领域目前呈现“大而不强”的特点,缺乏核心品牌竞争力,但随着光健康等新赛道的出现,行业正迎来转型机遇。
“去年3300多家照明企业中原创产品少,今年情况依旧。”佛山市南海区云路灯饰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崎峰强调,产业高质量发展需以企业高质量为基础,在国际市场愈发重视节能、绿色、智能的背景下,唯有坚持原创与创新,才能为行业注入活力。
广东光阳电器有限公司总裁陈少藩则指出健康照明推广中的“通病”——多强调益处而忽视潜在问题。他认为,健康照明作为“光电 + 健康”的交叉领域,在推广过程中必须与医学进行深度有机结合。他认为,在强力管控和持续探索下,二者实现深度融合时,将相互成就,共同推动健康照明领域的进步。
“智能照明应回归本质,让智能成为照明产品的一项功能,而非喧宾夺主。只有当智能真正服务于照明,成为灯具的‘附属功能’时,智能照明产品才能进入良性发展阶段。”陈少藩说。
“行业不缺好产品,但个别企业对不合格产品整改不力,甚至换名销售,导致‘劣币驱逐良币’。”广东天正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曹伟呼吁龙头企业发挥引领作用,带头加大研发投入,研制新产品、好产品。他同时提醒智能照明需避免控制失灵等基础问题。
朱元龙补充说,当前智能照明在系统维度存在提升空间,操作控制和数据调度有待进一步优化。真正的智能并非仅装几盏灯、设置几种模式。
从行业视角出发,广东尔漫照明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海涛坦言,照明行业当前行业的“卷”,更多源于企业扎堆传统照明渠道,且对应用场景和产品的调研不足。他建议企业深耕商业照明、健康照明、无主灯等细分领域,走“专精特新”之路,“市场不缺廉价产品,缺的是好产品与优质场景方案。”
吕天刚认为,若正向引导竞争可推动行业升级。他以蓝光争议为例,指出相关标准已纳入国标体系,通过检测的产品无需过度担忧,行业应将科学争议放在学术圈探讨,避免误导市场。
吴硕贤院士指出,技术进步与理念更新正推动产业重构,亟需打破学科与行业壁垒,通过跨界协作与协同创新,构建“高效、可持续、以人为本”的照明新生态。
活动最后,文尚胜总结表示,照明产业正从传统光源向“以人为本+智能系统”的复杂生态演进。他期待各方将此次研讨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通过更多跨界协作与产学联动,共同推动照明产业朝着智能、绿色、温暖的方向发展。
Copyright © 2024 半岛体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2023034622号